巴檄故人去,苍苍枫树林。 云山千里合,雾雨四时阴。 峡路猿声断,桃源犬吠深。 不须贪胜赏,汉节待南侵。 |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 首联“巴檄故人去,苍苍枫树林”,诗人以故人离去,枫树林苍茫的景象开头,营造出一种寂寥而深沉的氛围。巴檄,可能是指巴蜀之地,诗人以此指代曾经的故地。枫树林的景象,既描绘了眼前的实景,也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颔联“云山千里合,雾雨四时阴”,诗人用云山千里合拢,雾雨无时无刻不在下的景象,进一步描绘了苍茫辽远的景色,同时也寓示了人生的起伏和世事的变幻莫测。千里云山,象征着远大的前程和无尽的追求;雾雨不断,则暗示着人生的坎坷和世事的变幻无常。 颈联“峡路猿声断,桃源犬吠深”,诗人用峡路上的猿声断绝,桃源深处的狗吠声来描绘幽深的环境和描绘历史传说的神秘色彩。峡路,指的是险峻的山路;猿声断,暗示着环境的险恶和人生的艰难;桃源犬吠深,则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桃源世界,暗示着美好的理想和未来的憧憬。 尾联“不须贪胜赏,汉节待南侵”,诗人以“不须贪胜赏”表达了对过去的淡然处之和对未来的积极期待。汉节待南侵,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雄心壮志和对历史的担当精神。 全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和期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传说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坎坷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