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答醒中六净见寻不遇之作》

[未知]未知
昨闻二朗过东篱,是我巾车入郭时。
公府檄多征雀角,山斋几独闭乌皮。
叶深风径秋难扫,稻熟霜田午易炊。
垣户寂无童子应,一竿修竹见题诗。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的乡村景象,同时暗示了诗人对公务繁忙和城市喧嚣的厌倦,以及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 首联“昨闻二朗过东篱,是我巾车入郭时”,通过“昨闻”二字,点明了诗人听闻朋友过访的消息,同时“巾车入郭”也交代了诗人自己的行踪。这一联通过平淡的叙述,为全诗铺垫了背景。 颔联“公府檄多征雀角,山斋几独闭乌皮”,通过对比公府繁忙的公务和山斋的宁静,突显了诗人对繁忙城市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叶深风径秋难扫,稻熟霜田午易炊”,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丰收的乡村氛围。同时,“秋难扫”和“午易炊”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悟。 尾联“垣户寂无童子应,一竿修竹见题诗”,通过“垣户寂无”渲染了一种宁静、无人的氛围,而“一竿修竹见题诗”则与首联的“昨闻二朗过东篱”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来访的期待和喜悦。 整首诗以秋天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对公务繁忙和城市喧嚣的厌倦,以及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答醒中六净见寻不遇之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往和情感交流。具体背景可能因史料缺失而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猜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回应友人寻访不遇之作,表达了诗人的思念、失落或者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见的情感。诗歌创作常常受到生活经历、人际关系和情感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根据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内容来进行推断。
相关诗词
  • 1
    [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2
    [魏晋]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 3
    [唐]
    何处同仙侣,青衣独在家。
    暖炉留煮药,邻院为煎茶。
    画壁灯光暗,幡竿日影斜。
    殷勤重回首,墙外数枝花。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