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答樊漱圃》

论年炳烛共馀光,尚有题诗寄草堂。
岁暮空山双树下,几人白发对斜阳。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论年炳烛共馀光,尚有题诗寄草堂。岁暮空山双树下,几人白发对斜阳。》,作者是唐朝的诗人张祜。 首先,这首诗的标题已经暗示了这是一首关于岁末、蜡烛燃烧、题诗、草堂和空山斜阳等主题的诗。这些主题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句“论年炳烛共馀光”,诗人用蜡烛燃烧的比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蜡烛燃烧到最后,剩下的烛光虽然微弱,但仍然在闪烁,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有限。 第二句“尚有题诗寄草堂”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草堂的怀念。诗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愿意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草堂的深深怀念。 第三句“岁暮空山双树下”描绘了一个岁末的场景,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空山的双树下,周围是寂静和孤独。这里,诗人通过描绘环境的寂静和自己的孤独,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最后一句“几人白发对斜阳”则表达了生命的苍凉和人生的无奈。诗人用白发和斜阳的意象,描绘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衰老,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蜡烛、诗歌、空山、白发和斜阳等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人生的无奈和怀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诗词
  • 1
    [元]
    山川今古在,伯业已寥寥。
    野雾迷花径,秋烟隔市桥。
    溪深新涨雨,江浊暗生潮。
    自喜兹行好,翩翩远市嚣。
  • 2
    [元]
    余生百计拙,世事复何言?
    得句闲题石,忘机或灌园。
    每怜鱼涸辙,多见鹤乘轩。
    薄暮山风急,秋声处处繁。
  • 3
    [元]
    功名多跋涉,贫贱得安闲。
    坐石听流水,开楼见远山。
    报衙蜂澒洞,悦景鸟绵蛮。
    更爱斜阳外,游云作阵还。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