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年炳烛共馀光,尚有题诗寄草堂。 岁暮空山双树下,几人白发对斜阳。 |
这首诗的题目是《论年炳烛共馀光,尚有题诗寄草堂。岁暮空山双树下,几人白发对斜阳。》,作者是唐朝的诗人张祜。 首先,这首诗的标题已经暗示了这是一首关于岁末、蜡烛燃烧、题诗、草堂和空山斜阳等主题的诗。这些主题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句“论年炳烛共馀光”,诗人用蜡烛燃烧的比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蜡烛燃烧到最后,剩下的烛光虽然微弱,但仍然在闪烁,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有限。 第二句“尚有题诗寄草堂”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草堂的怀念。诗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愿意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草堂的深深怀念。 第三句“岁暮空山双树下”描绘了一个岁末的场景,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空山的双树下,周围是寂静和孤独。这里,诗人通过描绘环境的寂静和自己的孤独,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最后一句“几人白发对斜阳”则表达了生命的苍凉和人生的无奈。诗人用白发和斜阳的意象,描绘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衰老,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蜡烛、诗歌、空山、白发和斜阳等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人生的无奈和怀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