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满庭芳 赠泾阳县二女姑》

奇哉至理,常净常清。
易知易晓难行。
要做神仙,须索认此为凭。
休别搜玄搜妙,便登心、遣欲忘情。
无染著,更无憎无爱,无竞无争。
悟后触来不动,觉无中尺地,悉皆归宁。
日月同官,昼夜团聚光明。
不神而神显现,驾祥云、奔赴蓬瀛。
朝玉帝,显真功,清静道成。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典型的道教诗歌,充满了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和追求。它主要表达了对“至理”、“清净”、“神仙”等道家理念的独特见解和向往。 首先,“奇哉至理,常净常清”表达了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这里的“至理”可以理解为道家哲学中的核心真理,而“常净常清”则可以理解为保持内心的清洁和纯净,这是道家修行的重要方面。 “易知易晓难行”则是对道家哲学的实践性的提醒。虽然道理容易理解,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这也反映了道家哲学的特点,即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和领悟。 “要做神仙,须索认此为凭”则表达了对成为神仙的向往,而这个“凭”就是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和实践。 “无染著,更无憎无爱,无竞无争”进一步强调了道家哲学的无欲无求、无争无斗的特点。这也是道家修行的重要目标,即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和谐。 “悟后触来不动,觉无中尺地,悉皆归宁”表达了修行者在领悟道家哲理后的状态,即内心平静、和谐,能够应对任何情况而不动摇。 最后,“朝玉帝,显真功,清静道成”则是对道家哲学的总结,表达了修行者通过实践道家哲学最终能够达到朝见玉帝、显露真实功力的境界,也就是实现了道家的最高目标。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道家哲学的深度解读和向往,表达了诗人对清净、无欲、无争的追求,以及对成为神仙的向往。
相关诗词
  • 1
    [明]
    内苑期仙拱穆清,上玄斋祭福群生。
    貂蝉夕拜趋三殿,貔虎晨严卫九城。
    淝水却思安石在,泾阳遥望子仪行。
    折冲尊俎真能事,夙夜诸公答圣明。
    ¤
  • 2
    [唐]
    万里同心别九重,定知涉历此相逢。
    谁人翻向群峰路,不得苍梧徇玉容。
    春鸟交交引思浓,岂期尘迹拜仙宫。
    鸾歌凤舞飘珠翠,疑是阳台一梦中。
    鸾舆昔日出蒲关,一去苍梧更有还。
    若是不留千古恨,湘江何事竹犹斑。
    愁闻黄鸟夜关关,沩汭春来有梦还。
    遗美代移刊勒绝,唯闻留得泪痕斑。
    方承恩宠醉金杯,岂为干戈骤到来。
    亡国破家皆有恨,捧心无语泪苏台。
    桃花流水两堪伤,洞口烟波月渐长。
    莫道仙家无别恨,至今垂泪忆刘郎。
    泾阳平野草初春,遥望家
  • 3
    [先秦]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
    四牡骙骙,载是常服。
    玁狁孔炽,我是用急。
    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
    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
    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
    薄伐玁狁,以奏肤公。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
    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
    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
    四牡既佶,既佶且闲。
    薄伐玁狁,至于大原。
    文武吉甫,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