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谏诤称,今以财赋用。 所为各有能,何必於兹重。 东南周万里,海陆竭煮种。 敛之为公上,岂是与民共。 民方苦久弊,将缺太平颂。 有利得设施,无不可抑纵。 大都守绳墨,曷异虱处缝。 从来许国心,曾未苟禄俸。 愿无输羡余,终亦归侍从。 |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社会经济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首先,诗中表达了对官员以财赋为重而非以谏诤为先的不满。诗人认为,官员的行为应该以道德和公正为准则,而不是仅仅关注个人的财富和地位。 其次,诗中描绘了东南地区面临的问题,如周万里、海陆竭煮种等,这些问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严峻。诗人呼吁将资源公平分配给所有人,而不是只与少数人共享。 接着,诗人指出人民正在苦于长期存在的弊端,这可能导致社会的不平与动荡。他呼吁采取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以缓解社会矛盾,恢复太平盛世。 然而,诗人也警告说,有些人可能会利用这种机会主义手段来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公共利益。他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应该受到抑制和约束。 最后,诗人表达了他对忠诚于国家的决心,他表示愿意为国家服务而不求个人回报。他希望自己的额外收入能够用于公共事业,而不是个人私利。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忠诚的坚定信念。它提醒我们关注社会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提醒我们保持公正和道德的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