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疾如治河,但当导之东,下流既有归,自然行地中。 养生如蓺木,培植要得宜,常使无夭伤,自有干云时。 我少本多疾,屡亦频危殆,皇天实相之,警告意有在。 中年弃嗜欲,晚岁节饮食,中坚却外慕,魔盛有定力。 死生虽天命,人事常相参,茫茫九衢中,百祸起一贪。 郊虚暑雨余,巾堕脚不袜。 高卧北窗凉,超然寄疏豁。 |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养生诗,表达了作者对养生之道的理解和体验。 首先,诗中用比喻的方式,将疾病比作泛滥的河流,需要引导其东流,将养生比作种植树木,需要适当的培植。这种比喻方式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同时,诗中强调了养生的关键在于适当的调理和保养,这样才能使身体常保健康,如同树木一样茁壮成长。 作者在年轻时曾多次经历疾病的困扰,甚至濒临危险,但最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起居,逐渐掌握了养生的要领。中年以后,作者逐渐摒弃了不良嗜好和欲望,注重饮食和起居的规律,同时也减少了对外界的追求和欲望,这使得身体和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养。 诗中还强调了死生虽然是天命,但人事常常与之相参。作者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刻警惕,避免贪欲和过度的追求,以免引发各种祸端。最后,作者描绘了自己在郊外夏日雨后的悠闲生活,表达了超然物外、豁达开朗的心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道理,向读者传达了养生的智慧和人生的真谛。它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死时保持豁达开朗的心态,同时注重生活中的细节和规律,以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