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七十二峰,飞雪一千余丈。 晨昏说法琅琅,谁谓卢公已往。 元不往,在这里。 优昙火里开,嗅著无香气。 |
这首诗《洞庭七十二峰,飞雪一千余丈》是一首描绘洞庭湖美景的诗,同时也表达了对一位已故高僧的怀念之情。 首先,诗中描述了洞庭湖的七十二峰,峰峦叠翠,雪景如画,令人赞叹不已。其中“飞雪”一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雪景,给人以清冷、壮美的感觉。 其次,“晨昏说法琅琅,谁谓卢公已往”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已故高僧的怀念之情。诗人似乎在描述高僧生前在此晨昏说法,声音琅琅,引人深思。然而,高僧已故,诗人对这位高僧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元不往,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他表示虽然自己未能亲自去往高僧所在之处,但他一直在这里怀念着高僧。 “优昙火里开,嗅著无香气”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敬仰之情。优昙是佛教中的一种瑞花,象征着极难遇见的圣者。在这里,诗人用“优昙火里开”来形容高僧的修行之深,同时也表达了高僧已逝去,再也无法嗅到他的气息,因此“嗅著无香气”。这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深深敬仰和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美景和对已故高僧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高僧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