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西江月·住想修行布施》

住想修行布施,果报不离天人。
恰如仰箭射浮云。
坠落只缘力尽。


争似无为实相,还须返朴归淳。
境忘情性任天真。
以证无生法忍。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修行的深刻见解,表达了一种返璞归真、无为实相的哲学观念。 首先,诗中提到了“住想修行布施,果报不离天人”,这是对布施行为的赞美,强调了修行和善行的因果关系。布施可以带来天人的果报,这是一种对道德和慈悲的肯定,也是对修行者的一种鼓励。 接着,“恰如仰箭射浮云。坠落只缘力尽。”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修行的过程,就像射手射箭一样,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坚持,直到最后精疲力尽,就像箭射向浮云一样,虽然目标清晰,但过程却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然后,“争似无为实相,还须返朴归淳。”这里提出了另一种不同的修行方式,即无为实相。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返璞归真,回归最自然的状态。这是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和智慧的哲学观念。 最后,“境忘情性任天真。以证无生法忍。”这句话表达了修行的最高境界,即忘却外界的纷扰和自我情感的束缚,任由本性和天真自然流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证悟无生的法理,即生命永恒、无生无灭的道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学观念,即修行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坚持,同时也要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这种观念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善良,追求真正的幸福。
相关诗词
  • 1
    [现代]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2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3
    [宋]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
    喧天画鼓要他听。
    把著花枝不应。
    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
    有时醉里唤卿卿。
    却被傍人笑问。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