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近吾庐,潺湲到枕虚。 湍惊九秋后,波急五更初。 细为轻风背,豪因骤雨馀。 幽人有兹乐,何必待笙竽。 |
这首诗《洛水近吾庐,潺湲到枕虚》是一首对洛水(河流名,在河南西部)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洛水之声的喜爱。 首句“洛水近吾庐,潺湲到枕虚”直接描绘了洛水离诗人住所很近,河水流动的声音可以清晰地传到诗人的枕边。这里的“近”和“潺湲”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使人仿佛能感受到洛水的流动和声音。 “湍惊九秋后,波急五更初”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洛水的动态,在深秋之后仍然湍急,在五更时分仍然波涛汹涌。这里的“惊”和“急”二字生动地表现了洛水的活力和气势。 “细为轻风背,豪因骤雨馀”这两句则表现了洛水的变化多端,时而细如轻风,时而豪迈如骤雨后的景象。这里的“细”和“豪”以及轻风、骤雨的比喻,都表现了诗人对洛水之美的独特感受。 最后,“幽人有兹乐,何必待笙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洛水之声的喜爱,认为自然之声本身就是美,无需借助其他乐器或音乐来修饰。这里的“幽人”指的是诗人自己,他享受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洛水之声的描绘和欣赏,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象生动鲜明,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