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生兵间,淮洛靡安宅。 紞髦入小学,童卯聚十百。 先生依灵肘,教以兔园册。 仅能记姓名,笔砚固不择,灶煤磨断瓦,荻管随手画。 稍长游名场,麤若分菽麦。 偶窥文房谱,虽慕无由获。 笔惟可把握,墨取黑非白,砚得石即已,殆可供捣帛。 从渠膏梁子,窃视笑哑哑。 |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早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他对早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首段“我昔生兵间,淮洛靡安宅”,描绘了作者早年生活的艰辛,在战乱的环境中,他无法安定下来,只能四处漂泊。 “紞髦入小学,童卯聚十百。先生依灵肘,教以兔园册。”描绘了作者在乡间小学学习的场景,老师用“兔园册”教授他们知识。 “仅能记姓名,笔砚固不择,灶煤磨断瓦,荻管随手画。”这些描述展示了作者学习环境的简陋,但他们仍然努力学习,不畏艰难。 “稍长游名场,麤若分菽麦。”作者逐渐长大,开始进入社会,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 “偶窥文房谱,虽慕无由获。”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尽管他很羡慕那些有学问的人,但他自己却无法获得。 “笔惟可把握,墨取黑非白,砚得石即已,殆可供捣帛。”这些描述展示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简朴,他们甚至可以用生活中的物品来代替文房四宝。 最后,“从渠膏梁子,窃视笑哑哑。”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上那些富贵子弟的无奈和嘲笑。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早年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这种情感表达得非常真挚和深刻,让人感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和深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