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少陵翁,皓首惜堕齿。 退之更可怜,至谓豁可耻。 放翁独不然,顽顿世无比,齿摇忽脱去,取视乃大喜。 譬如大木拔,岂有再安理。 咀嚼浩无妨,更觉彘肩美。 |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老年脱落牙齿的豁达态度。作者通过描绘不同的心态和情境,表达了对不同人生观的看法。 首先,作者对杜甫和韩愈的看法有所不同。杜甫因年纪大了牙齿脱落而感到惋惜,认为这是堕齿,是一种不应该发生的事情。而韩愈则认为豁齿是一种可耻的事情,表现出对老年生活的担忧和不安。然而,作者对陆游的态度却完全不同。他认为陆游的性格顽固而难以改变,但当他牙齿脱落时,他却感到高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作者将牙齿脱落比喻为大木拔出的情况,表示这是自然的规律,是无法避免的。牙齿脱落之后,咀嚼食物不再受影响,反而觉得猪肉更美味了。这是一种豁达的态度,不畏惧衰老和死亡,享受老年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的心态和情境,表达了对不同人生观的看法。作者赞美了老年脱落牙齿的豁达态度,认为这是自然规律,不必感到羞耻或惋惜。这种态度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也鼓励人们要勇敢面对衰老和死亡,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的心态和情境,表达了对老年脱落牙齿的豁达态度的赞美,鼓励人们要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