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寄僧珦潜山》

讲道未凋零,犹堪续祖灯。
谁知青嶂里,自有白头僧。
老貌松根石,闲心月下冰。
往来车马者。
应笑倚枯藤。
作品赏析
这首诗《讲道未凋零,犹堪续祖灯。
谁知青嶂里,自有白头僧。
老貌松根石,闲心月下冰。
往来车马者。应笑倚枯藤。》是一首描绘山林中老僧形象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老僧的独特风貌和内心世界。 首联“讲道未凋零,犹堪续祖灯。”描绘了老僧的年纪虽高,但精神矍铄,对于佛法的理解仍然深入,如同灯火一样照亮他人。这一联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老僧的智慧和修为。 颔联“谁知青嶂里,自有白头僧。”进一步描绘了老僧的形象,他在青嶂般的山林中独自修行,虽然白发苍苍,但精神不衰。这一联通过对比青翠的山林和老僧的白发,突出了老僧的坚韧和毅力。 颈联“老貌松根石,闲心月下冰。”描绘了老僧的外貌和内心世界。他的面容如同松根石一般苍老,而内心却如同月下冰一般清净。这一联通过形象的描绘,表现了老僧的淡定和从容。 尾联“往来车马者。应笑倚枯藤。”最后一句点明了主题,那些往来于山林车马之间的人,应该嘲笑那些追逐名利的人,而应该像老僧一样,倚靠枯藤,享受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老僧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修行、智慧和内心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批判和反思。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和心理感受,读来令人印象深刻。
相关诗词
  • 1
    [魏晋]
    先民颐意。
    潜山隐几。
    仰熙丹崖。
    俯澡绿水。
    无求于和。
    自附众美。
    慷慨遐踪。
    有愧高旨。
  • 2
    [宋]
    势参吴楚分,作镇向同安。
    地胜尘寰隔,天深洞府宽。
    位将衡岳敌,根与霍山盘。
    尘见千年白,霞生万仞丹。
    崖秋争峭拔,峰霁间巑屼。
    日转香炉煖,风生玉照寒。
    石栖平郡堞,天柱倚云端。
    绝顶人游少,高空鸟度难,风雷生别壑,星斗绕层峦。
    寒暑岩间异,方隅岭际观。
    为霖同海内,倒影压平阡。
    砂印猿踪迹,池飘鹤羽翰。
    烟萝交密荫,瀑布落飞湍。
    磴道莓苔滑,松根霹雳乾。
    石奇疑虎伏,湫险认龙蟠。
    胜好当春赏,幽宜带雪看。

  • 3
    [唐]
    浇风久成俗,真隐不可求。
    何悟非所冀,得君在扁舟。
    目击道已存,一笑遂忘言。
    况观绝交书,兼睹箴隐文。
    见君浩然心,视世如浮空。
    君归潜山曲,我复庐山中。
    形间心不隔,谁能嗟异同。
    他日或相访,无辞驭冷风。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