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体从来不可名,方圆随处便成形。 要之自在初非力,以力为之恐失经。 |
这首诗《仁体从来不可名,方圆随处便成形。要之自在初非力,以力为之恐失经。》是一首对“仁体”的独特理解的诗。 首先,“仁体从来不可名”这句话表达了“仁体”的深奥和难以言表的特点。这里的“仁体”可能指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无形的、超越物质形态的存在,它超越了语言的描述和概念的理解,无法用具体的词语来命名。 “方圆随处便成形”这句话则表达了“仁体”在各种情境中都有其表现形式,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像一个灵活的、适应各种环境的生命体。这里的“方圆”可能指的是事物的形状和形态,而“随处”则表达了这种形态的普遍性和无处不在性。 “要之自在初非力”这句话则强调了“仁体”的自在和自由,它不是通过外力或人为的力量来达到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存在,无需任何外力的推动。这里的“力”可能指的是人为的力量或外力的作用,而“以力为之恐失经”则表达了过度依赖或使用这种力量可能会失去事物的本质和本源。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仁体”的理解和思考,强调了“仁体”的无形性、普遍性、自在性和自由性,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度依赖和使用人为的力量,而应该尊重和欣赏事物的本源和本质。这种对“仁体”的理解和思考,不仅是对哲学和宗教的探讨,也是对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