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体从来大似天,事之方见失於偏。 是何尧舜有为病,一或容心便不然。 |
这首诗《仁体从来大似天,事之方见失於偏。是何尧舜有为病,一或容心便不然。》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仁体”的深刻理解和对“有为”的反思。 首句“仁体从来大似天”中,“仁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仁爱、慈悲、同情等人类美好的情感。这里作者将“仁体”比作“大似天”,即比天空还要广大无边,形象地表达了仁爱的力量之大。 第二句“事之方见失於偏”则表达了作者对“事”的看法,即事情的发展往往需要平衡和协调,不能偏执一方。这里的“事”可以理解为人生中的各种事情,包括人际关系、社会问题、个人成长等。 第三句“是何尧舜有为病”中,“有为病”指的是过度追求名利、权力等物质利益,而忽视内心的平静和幸福。作者用“尧舜”来比喻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也难免会有这种“有为病”,说明人性的弱点是普遍存在的,不能因为追求高尚而忽视内心的需求。 最后一句话“一或容心便不然”则表达了作者对“容心”的看法,即宽容和理解他人。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宽容和理解他人,那么他就不会过度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是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幸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强调了平衡、宽容、理解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度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内心的幸福和需求。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反复品味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