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挟融风,合力为此旱。 南山肤寸云,六合望弥满。 怒吹不待族,赤日行火繖。 幽窗几长身,玉立拯萧散。 中乾不自持,槁项何足算。 以兹占西畴,可想一本稈。 社公亦耐事,水旧不渠管。 方勤玉食忧,不令屠牛坦。 坐令宰平手,无肉醉町畽。 但闻宽大书,已责宁使缓。 龙湫有潜鳞,郁屈睡欲懒。 移文颂风伯,九关谁可款。 |
这首诗是作者在面对严重的旱情时,对自然的敬畏和期盼雨水的降临。诗中描绘了骄阳似火,风狂雨缺的景象,表达了对庄稼枯死的担忧,对雨水的渴望。 首段,诗人通过“骄阳挟融风,合力为此旱”的描绘,展现了酷暑之中,融化的雪水变成了狂风,使得旱情加剧的情景。接着,“南山肤寸云,六合望弥满”描绘了人们期待南山的肤寸云能够满布天空,带来雨水。 中段,诗人对自然的威力有了更深的认识,“怒吹不待族,赤日行火繖”形象地描绘了狂风怒吼,烈日似火伞升天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干旱的严重。 下段,诗人对即将到来的雨水充满了期待,“幽窗几长身,玉立拯萧散”形象描绘了庄稼在期待中挺立,拯救了萧瑟的景象。然而,“中乾不自持,槁项何足算”又表达了干旱对庄稼的摧残,使得诗人更加期盼雨水。 诗的末段,诗人对雨水的降临充满了感激,“以兹占西畴,可想一本稈。坐令宰平手,无肉醉町畽”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农民辛勤耕作的同情和对肉食的节制。 整首诗情感真挚,对自然的敬畏和期盼雨水的降临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诗中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如农业的艰辛和肉食的不节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