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寂无闻,其中涵大音。 渊明窃知之,写以无弦琴。 曾可入乎耳,无乃听以心。 子新嗜声诗,失寝夜废衾。 九死厚所养,五穷发其吟。 去年抱膏肓,朅来求我针。 机缄与相勘,脉络归自寻。 得之三百篇,喜至不自任。 诗亡道何之,碔砆乱球琳。 春秋一中和,异者向与歌。 诏勿攟刍狗,其傍有师金。 |
这首诗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艺术、道德等多方面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的“太初寂无闻,其中涵大音”描绘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意境,象征着人生的初始阶段,充满了未知和可能性。而“渊明窃知之,写以无弦琴”则以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无形的、内在的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这种音乐超越了物质的束缚,是无弦的琴曲,需要用心去聆听和感悟。 “曾可入乎耳,无乃听以心”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感知和领悟的重要性,强调了艺术和人生的真谛并非仅仅停留在感官的享受上,而是需要深入到心灵深处去体验和理解。 “九死厚所养,五穷发其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继续前行。 “诗亡道何之,碔砆乱球琳”则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指出了诗歌的衰落和道德的缺失,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反思。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道德的坚守,表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情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