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 下为通达人由其中,东垂蔽古藤,晦密尤峻。 绣江远来触异隅刮足而北,余流复西,达于坤维,周览上下,岿台宛然,因取渊明语,命之曰赋诗之台。 南偏少东尤高敞,东向为小亭,轩户始开,而长白湖山诸峰林壑,奔跃来见,明姿晦态,与乡江相表里。 复取谢灵运语,命之曰含晖之亭。 亭之筑,实至元辛前重阳一日也。 戏作乐府水龙吟一首,书尽壁,以认其始,且以为老子醉后浩歌之资云乾坤遗方台,赋诗名字从吾起。 十分高处,更宜着个,含晖亭子。 无数青山,一时为我,飞来窗里。 渺浮天玉雪,江流忽转,风雨在、寒藤底。 尝试登临其上,把闲愁、古今都洗。 长 |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方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首先,诗中描绘了“方台”的壮丽景象,如“乾坤遗方台,赋诗名字从吾起。十分高处,更宜着个,含晖亭子。”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方台”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豪情壮志。 其次,诗中还描绘了“方台”周围的自然景色,如“绣江远来触异隅,刮足而北,余流复西,达于坤维。”这些诗句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如“晦密尤峻”、“明姿晦态”、“飞来窗里”等诗句,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即人生中的美好和痛苦都是瞬息即逝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要面对人生的痛苦和挫折。 最后,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豪情壮志和豁达态度,如“尝试登临其上,把闲愁、古今都洗。”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豁达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方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豪情壮志和豁达态度。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