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偈五首》

会即便会,玉本无暇。
若言不会,碓觜生花。
试问九年面壁,何如大会拈华?
南明恁魔商确,也是顺风撒沙。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佛教的教义和修行。它通过描绘佛教中的一些概念和故事,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感悟。 首联“会即便会,玉本无暇。若言不会,碓觜生花。”中,“会”指的是佛教中的“会宗”,即对佛教教义的领悟和理解。这里诗人说,如果能够领悟到佛教的真谛,那么就像美玉一样完美无瑕。反之,如果不能领悟,那么就像碓嘴上的花一样,虽然美丽却缺乏实质。 颔联“试问九年面壁,何如大会拈华?”这里诗人提到了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的故事,暗示了修行的真谛不在于时间的长度,而在于对教义的深入理解和领悟。九年面壁虽然漫长,但如果不能领悟真谛,那么还不如参加大会,拈华微笑更能传达佛法的精髓。 颈联“南明恁魔商确,也是顺风撒沙。”中的“南明”指的是《楞严经》中的南明城,商确是经中人物,他通过修行领悟到了佛法的真谛。这里诗人用商确的修行故事来比喻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表达了自己在修行过程中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领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佛教中的一些故事和概念,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理解和感悟。它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形式和时间,而要注重对教义的深入理解和领悟。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和尊重,以及对修行的执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它通过描绘佛教中的一些故事和概念,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它提醒人们要注重内在的修行和领悟,而不是过分追求外在的形式和时间。
相关诗词
  • 1
    [宋]
    唤作拄杖则触,不唤作拄杖则背。
    若也识得,荆棘林中撒手,是非海里横身。
    脱或未然,普贤乘白象,土宿跨泥牛。
  • 2
    [宋]
    暗穿玉线,密度金针。
    如水入水,似金博金。
  • 3
    [宋]
    宗乘一唱殊途绝,万别千差俱泯灭。
    通身是口难分雪,金刚脑后三斤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