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偈六十九首》

报慈一隔,佛祖命脉。
放去收来,圣凡罔测。
隔不隔,若为陈。
担取诗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佛教的教义为背景,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境界。 首句“报慈一隔,佛祖命脉。”表达了作者与佛祖的缘分,以及与报慈寺的隔阂。这里的“报慈”可能是指作者曾经居住或朝拜过的寺庙,而“隔阂”则暗示着作者与佛祖之间的某种距离,可能是心灵的隔阂,也可能是空间的距离。作者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佛祖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修行佛法的渴望和追求。 “放去收来,圣凡罔测。”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一种态度,即放任心灵去感受世间万物,又收拢心神去领悟佛法真谛。这里的“放去收来”可能指的是作者在修行过程中的一种心境变化,而“圣凡罔测”则表达了作者想要达到的境界是神圣与凡俗都无法预测的。 “隔不隔,若为陈。”这一句可能是在探讨修行过程中的一种境界,即隔阂与不隔阂的区别。作者可能认为,只有当心灵与外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时,才能真正领悟到佛法的真谛。这里的“若为陈”可能指的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境界,需要自己去体验和领悟。 最后两句“担取诗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表达了作者决定放下一切,回到旧时的山林中去修行。这里的“诗书”可能指的是作者曾经学习的知识,而“野花啼鸟”则象征着自然和纯真,表达了作者对回归自然、追求心灵净化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祖的敬仰和追求,以及对修行佛法的态度和境界的探讨。它通过富有哲理的诗句,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越。
相关诗词
  • 1
    [宋]
    没弦琴韵,罕遇知音。
    无影林中,难寻足迹。
    同声同气,方辨端倪。
    不是当家,徒劳侧耳。
  • 2
    [宋]
    子只见风清月白,焉知洞里花香。
    曾看江上弄潮人,未闻爱水嫌波浪。
  • 3
    [宋]
    晷运推移,日南长至。
    分明一道恩光,照彻十方三世。
    全彰诸祖玄关,漏泄衲僧巴鼻。
    灵云刚道无疑,弥勒徒夸授记。
    争如李四张三,相贺街头巷尾。
    不是海印发光,亦非楞严三昧。
    林下高人,休要瞌睡。
    令余暗里笑舒眉,直是清风动天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