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偈六十三首》

空空至理,杳绝纤埃。
功勋不到,妙叶难该。
不落是非中,有无争敢和。
何劳指註,便请承当。
过后追风,徒夸好手。
作品赏析
这首诗确实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它以空灵、深远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真谛和智慧。 首句“空空至理,杳绝纤埃。”描绘了一个空灵、无垠的境界,其中蕴含着深远的道理,没有任何细小的尘埃能够玷污它。这里的“空空”可以理解为虚无、空灵,而“至理”则是指最深远的道理。这句诗给人一种深远、空灵的感觉,仿佛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超越尘世、超越时空的境界。 “功勋不到,妙叶难该。”这两句诗表达了人生中的一种无奈,即我们所有的努力和功勋都无法触及那个至理的境界,无法完全理解并把握它。这里的“妙叶”可以理解为“妙不可言”,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境界。 “不落是非中,有无争敢和。”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于世俗是非的态度,即不陷入任何的是非之中,不追求任何有形或无形的争斗。这里的“有无”可以理解为物质与精神、现实与超越的对比,而“争敢和”则表达了一种不争胜的态度。 “何劳指註,便请承当。”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自我承担的态度,即无需他人的指点和注解,自己就可以承担起人生的责任。这里的“何劳”表达了一种无需依赖他人的自信和独立。 最后,“过后追风,徒夸好手。”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追风者的形象,他们试图追赶风的速度和力量,但却无法真正理解风的本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世俗追求的讽刺,即过于关注外在的事物,而忽略了内在的本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空灵、深远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真谛和智慧。它鼓励我们超越世俗的追求,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需他人的指点和注解。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不要过于关注外在的事物,而要关注内在的本质。这首诗以其深远的哲理和独特的视角,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诗词
  • 1
    [宋]
    没弦琴韵,罕遇知音。
    无影林中,难寻足迹。
    同声同气,方辨端倪。
    不是当家,徒劳侧耳。
  • 2
    [宋]
    子只见风清月白,焉知洞里花香。
    曾看江上弄潮人,未闻爱水嫌波浪。
  • 3
    [宋]
    晷运推移,日南长至。
    分明一道恩光,照彻十方三世。
    全彰诸祖玄关,漏泄衲僧巴鼻。
    灵云刚道无疑,弥勒徒夸授记。
    争如李四张三,相贺街头巷尾。
    不是海印发光,亦非楞严三昧。
    林下高人,休要瞌睡。
    令余暗里笑舒眉,直是清风动天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