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贻毗陵正勤禅院奉长老》

随缘驻瓶锡,心已悟无生。
默坐烟霞散,闲观水月明。
竹深风倍冷,堂迥磬偏清。
愿作传灯者,忘言学净名。
作品赏析
这首诗《随缘驻瓶锡,心已悟无生。默坐烟霞散,闲观水月明。竹深风倍冷,堂迥磬偏清。愿作传灯者,忘言学净名》是一首优美的禅意诗篇。它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领悟无生的禅修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诗中的“随缘驻瓶锡”一句,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自在游历的生活态度。瓶锡,原指僧人游方时携带的行脚用具,这里象征着诗人四处漂泊、寻觅真谛的生活方式。随缘,即随顺因缘,不执着于任何一种状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处之。 “心已悟无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觉悟和超越生死的智慧。无生,即无生死可言,是禅宗的一个重要理念,强调超越生死轮回,达到永恒的境界。诗人通过这一表述,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超脱的境界。 “默坐烟霞散”和“闲观水月明”两句,描绘了诗人静坐冥想、观照自然的状态。烟霞散,形象地描绘了静坐时心境的澄明,如同烟霞散去一般;水月明,则以水中的明月为喻,表达了观照内心的清明。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通过静坐冥想和观照自然,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明澈。 “竹深风倍冷”和“堂迥磬偏清”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禅修的环境和氛围。竹深风倍冷,描绘了禅堂周围幽深竹林在风中摇曳的景象,营造出清冷、寂静的氛围;堂迥磬偏清,则以禅堂内回廊环绕、磬声清脆为背景,突显了禅修环境的幽静和清雅。 最后,“愿作传灯者”和“忘言学净名”两句,表达了诗人愿意成为传承禅宗智慧的传灯者,以及愿意学习净名(即维摩诘)的智慧、传播禅宗的精神。传灯者是禅宗中的一个象征性角色,代表着传承佛法、传播智慧的人;忘言学净名则表达了诗人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忘言守默、学习净名之法,以传承禅宗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随缘游历、内心觉悟、静坐冥想、禅修环境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流露出诗人淡然处世、追求内心平静和智慧的精神境界,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关诗词
  • 1
    [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2
    [唐]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
    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
    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 3
    [唐]
    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
    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
    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
    向晚禅堂掩,无人空夕阳。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