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米还求涧底薪,始知天地有穷人。 年开八秩宁赊死? 官及三儿不救贫。 药尽无如医偃蹇,囊空那办酒逡巡。 柳条萱草添愁思,不似寻常见早春。 |
这首诗的标题是《得米还求涧底薪,始知天地有穷人。》,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篇深切的社会观察和人文关怀。它通过描述作者在得到一些米后,仍需寻求涧底薪养家人的困境,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难处境,使人深感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首联“年开八秩宁赊死?官及三儿不救贫。”直接揭示了作者和家人的生存困境。年过八旬,本应享受天年,为何还要担忧死亡?正是因为官职微薄,三子无力救助贫穷。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 颔联“药尽无如医偃蹇,囊空那办酒逡巡。”进一步描绘了生活的困顿。即使尽力寻求医者,却仍然无法摆脱困境。囊空如洗,无法置办酒席,这无疑是对生活困境的进一步描绘。 颈联“柳条萱草添愁思,不似寻常见早春。”柳条萱草,本是象征着希望的植物,然而在这里,却增添了作者的愁思。早春虽美,却无法常常见到。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困厄的无奈和无力改变现状的愁苦。 整首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底层人民的生活画卷,展现了他们的困苦和无奈,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种种不公。诗人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呼唤社会对弱者的关注,对公平的追求。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深感生活的艰难,同时也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诗人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这种人文关怀和深切的社会观察,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