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岁云徂,旧学日将落。 外遭饥寒侵,内苦忧患铄。 传家足坟史,遗说本精约。 群言久纷荡,开卷每惊矍。 居官忝庠序,授业止干龠。 朝廷发新令,长短弃前彟。 缘饰小学家,睥睨前王作。 声形一分解,道义因附托。 安行厌衢路,强浼就縻缚。 纵横施口鼻,烂熳涂丹垩。 强辩忽横流,漂荡终安泊。 忆惟法初传,欲讲面先怍。 新科劝多士,从者尽高爵。 徘徊始未信,衒诱终难却。 嗟哉守愚钝,几不被讥谑。 独醒惭餔糟,未信耻轻诺。 |
这首诗以作者自己的学思和仕宦经历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教育体制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下求学从政的艰辛体验。 首段写作者早年求学,因家贫而不得其用,只能借坟史遗说以自慰。然而读书却使他产生了对纷乱世道的反思,使他看到了小学家的自负与睥睨。 二、三段写作者在官场中虽有学识,却无用武之地,只能以讲说小学为业,对朝廷的新政持讥讽态度。然而,随着对科举制度的深入了解,作者开始认识到其弊端,并试图对其进行改革。 四、五段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困惑,以及他对新科制的向往。然而,由于自己的愚钝,他曾几度差点被讥笑和嘲笑。 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对从政的无奈和对科举制度的怀疑,同时也表达了对守拙归隐的向往和对轻诺的怀疑。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下求学从政的艰辛体验,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教育体制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