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信士画真请赞》

易尽世间颜色,普庵顶相奚为。
等大虚空一体,雾露云霞表衣。
眼观不见,耳听不知。
惺惺不昧,了了何亏。
自解拈花知起处,冷笑达磨更西归。
用晦隐显无劳失,亘古亘今也大奇。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易尽世间颜色,普庵顶相奚为》是一首对普庵禅师的赞扬和敬仰之诗。普庵禅师是一位佛教修行者,以其独特的修行方式和卓越的修行成果而闻名。 首先,诗中提到了普庵禅师的“易尽世间颜色,普庵顶相奚为”,这是对普庵禅师外貌的描绘,表达了世间万物的颜色在他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而他的禅师形象似乎也变得无足轻重。这是一种对普庵禅师超凡脱俗、超越物质世界的赞美。 接着,“等大虚空一体,雾露云霞表衣”两句,诗人用虚空和一体来形容普庵禅师,表达了他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精神境界。雾露云霞象征着瞬息万变的事物,而普庵禅师则像这些事物一样,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一个永恒的存在。 “眼观不见,耳听不知”两句,诗人用视觉和听觉的缺失来描绘普庵禅师的超然物外,表达了他已经超越了感官的束缚,达到了无我、无欲的境界。 “惺惺不昧,了了何亏”两句,诗人用“惺惺”和“了了”两个词语来形容普庵禅师的智慧和洞察力。惺惺指的是清醒、警觉的状态,而了了则是指清晰、明了的认知。这两句表达了普庵禅师的智慧和洞察力是无与伦比的,即使没有过多的言语和形象,他也能够传达出深刻的道理。 最后,“自解拈花知起处,冷笑达磨更西归”两句,诗人用拈花和达磨两个典故来形容普庵禅师的智慧和修行成果。拈花指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的典故,达磨则是指达摩祖师西天取经的典故。这两句表达了普庵禅师能够理解佛祖拈花示众的深意,同时也对达摩祖师的西天取经表示了冷笑和不屑。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普庵禅师的敬仰和赞美之情,通过描绘普庵禅师的超凡脱俗、超越物质世界的修行成果,传达出对修行者精神境界的赞美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同时,诗人也通过引用典故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诗词
  • 1
    [宋]
    西家白马知曳练,东家赤马如驱电。
    时时并辔刷长鞭,羞杀分飞伯劳燕。
    白马不防牛有角,惨甚兵间中矛矟。
    不出能令赤马疑,隔巷来奔初不约。
    踌躇血地嘶鸣哀,悲风飒飒惊条枚。
    皦然德骥非凡材,牧人驱迫去复回。
    物於俦匹且如此,何况世间贞信士。
    管仲败余勤鲍叔,孝章厄极悲文举。
    茂弘将坐白其忠,叔翰当收脱之死。
    乞兵欲赴雍丘危,突围竟雪都昌耻。
    虽云志计有伸屈,至今挠弱闻风起。
    利灾乐祸无故情,东家无恙汝得乘。
  • 2
    [宋]
    剥剥复啄啄,柴门惊鸟雀。
    故人千里驾,信士百金诺。
    闾巷欢呼共嗟愕。
    顾我非惟慰寂寥,於时自可警偷薄。
    事国十年忧患同,酣歌几日暂相从。
    酒醒初不戒徒驭,归思瞥起如飞鸿。
    车马◇然人已去,荷锄却向野田中。
  • 3
    [元]
    修,考妣枯骸,孰加怜悯。
    迩闻乡中信士,戮力葬之,怀抱不胜感激,无以为报,遂成小词,殷勤寄谢云幼稚抛家,孤贫乐道,纵心物外飘蓬。
    故山坟垅,时节轻修崇。
    幸谢乡豪并力,穿新圹、起塔重重。
    遗骸并,同区改葬,迁入大茔中。
    人从。
    关外至,皆传盛德,悉报微躬。
    耳闻言,心下感念无穷。
    自恨无由报德,弥加志、笃进玄功。
    深回向,虔诚道友,各各少灾凶。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