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为郡城,随水能萦纡。 亭亭最高处,今是西南隅。 杉大老犹在,苍苍数十株。 垂阴满城上,枝叶何扶疏。 乃知四海中,遗事谁谓无。 及观茅阁成,始觉形胜殊。 凭轩望熊湘,云榭连苍梧。 天下正炎热,此然冰雪俱。 客有在中坐,颂歌复何如。 公欲举遗材,如此佳木欤。 公方庇苍生,又如斯阁乎。 请达谣颂声,愿公且踟蹰。 |
这首诗的标题是《小山为郡城,随水能萦纡》,是一首对小山的赞美诗。诗中描绘了小山的美景,以及作者对小山的深深喜爱和敬仰之情。 首段描述了小山在郡城中的位置,它随着水流能萦纡,亭亭最高处位于西南隅。小山上的杉树高大挺拔,苍翠欲滴,数十棵杉树形成一片阴凉,枝叶繁茂,扶疏有致。作者通过这些描述,表达了对小山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第二段则进一步揭示了小山的价值和意义。作者认为小山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山,它还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在作者看来,小山见证了四海间的各种遗事,这些故事和历史在小山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看到茅阁建成后,作者才真正感受到小山的形胜之妙。这里的“形胜”指的是小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它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第三段中,作者通过想象自己站在小山上,眺望熊湘和云榭连绵的苍梧,感受到了小山的壮美和神秘。此时正值炎热的夏季,然而在小山之上却仿佛置身于冰雪之中,凉爽宜人。这种感受让作者对小山产生了更深的敬仰和喜爱之情。 最后一段中,作者表达了对公的感激之情。公欲举遗材,如斯佳木欤,这句话的意思是公想要发扬这些遗材(指小山),因为它们如此美丽和珍贵。作者希望公能够继续庇护苍生,继续修建这样的阁楼,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小山的美景。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公的感激之情,希望公能够停留下来,继续为百姓服务。 整首诗通过对小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公的感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公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