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襄阳野,山色向人明。 何以洗怀抱,悠哉汉水清。 辽辽岘山道,千载几人行。 踏尽山上土,山腰为之平。 道逢堕泪碣,不觉涕亦零。 借问羊叔子,何异葛孔明。 今人固已远,谁识前辈情。 朅来万山下,潭水转相萦。 水深不见底,中有杜预铭。 潭水竟未涸,后世自知名。 成功本无敌,好誉真儒生。 自从三子亡,草中无豪英。 聊登岘山首,泪与汉流倾。 |
这首诗《我行襄阳野》是一首对襄阳山水的深情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襄阳今人的期许。 首联“我行襄阳野,山色向人明。何以洗怀抱,悠哉汉水清。”诗人行走在襄阳的田野间,山色清晰地映入眼帘,仿佛在向人诉说心中的明朗。诗人借汉水的清澈来比喻自己内心的澄明,表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颔联“辽辽岘山道,千载几人行。”诗人行走在岘山道上,感叹千载以来能有多少人走过。岘山是襄阳的名胜之一,诗人用此来比喻历史的悠长,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 颈联“踏尽山上土,山腰为之平。”诗人行走在岘山道上,感叹历史的变迁,山腰已经被踏平。这里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襄阳人民勤劳智慧的赞美。 接下来诗人通过“道逢堕泪碣,不觉涕亦零”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这里提到的“堕泪碣”指的是羊叔子堕泪碑,诗人感叹羊叔子的品格和智慧如同诸葛孔明一样令人敬仰。 随后诗人又赞美了襄阳今人的品质:“今人固已远,谁识前辈情。”襄阳今人的品质和前辈一样优秀,只是现在的人已经很难理解和体会到前辈的情感了。 最后,诗人又通过“朅来万山下,潭水转相萦。水深不见底,中有杜预铭。潭水竟未涸,后世自知名。”来表达了对襄阳后世的期许。希望襄阳后世能够像杜预一样,有着卓越的成就和名声。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襄阳山水和历史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襄阳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襄阳今人的期许和赞美,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历史感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