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鸣钟门夜扃,风檐送雨入疏棂。 老僧坐睡依深壁,童子持经守暗灯。 千里尘埃长旅泊,五年忧患困侵凌。 谁知避世天然子,一见禅翁便服膺。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生活场景和表达人生感慨的诗,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理解。 首先,诗中的第一句“楼上鸣钟门夜扃,风檐送雨入疏棂”,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雨滴敲打着屋檐,钟声在楼上传响,门扃紧闭。这种描绘给人一种深深的宁静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接下来的句子“老僧坐睡依深壁,童子持经守暗灯。”描绘了一个寺庙的场景,老僧在深壁中打坐,童子手持经书在暗淡的灯光下守候。这种描绘给人一种深深的禅意和静谧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禅宗的敬仰。 “千里尘埃长旅泊,五年忧患困侵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的感慨。千里尘埃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五年忧患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顿的深深感慨。 最后两句“谁知避世天然子,一见禅翁便服膺。”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的深深敬仰和对自己避世生活的理解。诗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天然的避世者,一旦接触禅宗便对其深信不疑。这种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理解。它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的深深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的深深感慨。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