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勘书》

儒家无外事,招客勘青编。
笔墨东西置,朱黄次第研。
频忧伤点竄,细恐误流传。
改易文辞正,增加字数全。
目因繁处倦,心向注中专。
端坐穷今古,披襟见圣贤。
疲劳时举白,游息或谈玄。
得兴忘昏旭,题名记岁年。
栖毫思确论,废卷恨忘篇。
鱼鲁皆刊定,谁人敢间然。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诗歌,由一个儒生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与客子探讨古籍时所写的诗。该诗展示了儒生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对学问的热爱。 首联“儒家无外事,招客勘青编。”表达了儒生对学问的热爱,他专心于儒家经典,没有其他事情能够打扰他。同时,他也邀请客人一起探讨古籍,体现出他的热情好客。 颔联“笔墨东西置,朱黄次第研。”描绘了儒生在书房中布置笔墨纸砚的场景,以及他与客人研读古籍的情景。这表现出他对学问的专注和投入。 颈联“频忧伤点竄,细恐误流传。”表达了儒生在修改古籍时的忧虑和谨慎。他担心自己的修改会误导他人,因此小心翼翼地更改和校对。 尾联“得兴忘昏旭,题名记岁年。”描绘了儒生在研读古籍中感到兴致勃勃,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他在书页上题名留念,记录下自己的读书岁月。 全诗通过对儒生与客子探讨古籍情景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学术精神和对学问的热爱。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即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以及对学问的尊重和敬畏。这首诗也表达了儒生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和责任意识,强调了修改和校对的重要性,以避免误导他人。
创作背景
孙仅的《勘书》是一首描写儒家学者勘校书籍的诗,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儒家文化背景:孙仅是一个儒家学者,儒家文化强调对经典文献的研读和传承。因此,孙仅在勘校书籍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2. 勘校书籍的经历:孙仅在勘校书籍时,需要对文献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校对,这个过程可能会让他对书籍产生深厚的感情,因此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3. 对知识的追求:孙仅作为一个学者,对知识的追求可能是他创作这首诗的重要动机之一。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敬重。 综上所述,孙仅的《勘书》创作背景可能与儒家文化背景、勘校书籍的经历以及对知识的追求等因素有关。
相关诗词
  • 1
    [宋]
    中有先君手泽,丹铅点勘书诗。
    莫惜借行千里,他日还君一鸱。
  • 2
    [宋]
    勘书窗下松明火,采药溪头槲叶衣。
    只在人间人不识,秋风又见雁南飞。
  • 3
    [宋]
    初归誓墓老乡邦,手结茆茨近小江。
    北渚露沾行药屐,东厢日射勘书窗。
    孤忠自信丹心折,万事空成雪鬓霜。
    长媿宗人白崖老,赠行期我鹿门庞。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