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偶作五首》

谁信心火多,多能焚大国。
谁信鬓上丝,茎茎出蚕腹。
尝闻养蚕妇,未晓上桑树。
下树畏蚕饥,儿啼亦不顾。
一春膏血尽,岂止应王赋。
如何酷吏酷,尽为搜将去。
蚕蛾为蝶飞,伪叶空满枝。
冤梭与恨机,一见一沾衣。
机生机,巧生巧,心镬烘烘日煎炒。
闯蜀眉嚬游海岛,扶桑椹熟金乌饱。
金乌饱,飞复飞,四天下人眼眙眙。
孰云我轻薄,石头如何唤作玉。
孰云我是非,随邪逐恶又争得。
古人终不事悠悠,一言道合死即休。
岂不见大鹏点翼盖十洲,是何之物鸣啾啾。
君子食即食,何必在珍华。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蚕为题材,通过蚕的辛酸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先,诗中通过“谁信心火多,多能焚大国”、“一春膏血尽,岂止应王赋”等句,揭示了蚕的辛酸命运,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接着,“蚕蛾为蝶飞,伪叶空满枝”、“冤梭与恨机,一见一沾衣”等句,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艰难处境。 诗中“心镬烘烘日煎炒”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人心如火炉被煎炒的痛苦,表达了作者对人心不公的深深忧虑。而“孰云我轻薄,石头如何唤作玉。孰云我是非,随邪逐恶又争得”等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是非观念的坚持,以及对自身品格的自省。 最后,“古人终不事悠悠,一言道合死即休”等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蚕的描绘,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的不公,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自身品格的自省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关诗词
  • 1
    [唐]
    双眉初出茧,两鬓正藏鸦。
    自有王昌在,何劳近宋家。
  • 2
    [唐]
    酒信巧为缲病绪,花音长作嫁愁媒。
    也知愁病堪回避,争奈流莺唤起来。
  • 3
    [明]
    兵风鹤尽华亭夜,彩笔鹦销汉水春。
    天道到来那可说,无名人杀有名人。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