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相坐一寒,仕宦经百谪。 晚入文昌省,又坐烦言啧。 诏昼复收召,付以大典册。 期年甫奏篇,皇恐亟自劾。 归来稽山下,三食新获麦。 草履布裙襦,徒步老阡陌。 今年疾屡作,怳若将归客。 道士言犯土,拜章安舍宅。 巫言神去干,翦纸招魂魄。 把臂忽自悟,此岂屋漏脉? 尽去囊中药,默观鼻端白。 正气徐自还,鬼子何足磔! |
这首诗的标题是《骨相坐一寒,仕宦经百谪》,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晚年生活和心境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无奈,对晚年生活的平静接受,以及对鬼神的超自然信仰。 首段描述了诗人在仕途上历经百谪,晚年后才得以进入文昌省,却又因为言论问题再次遭受困扰。这段描绘了诗人早年生活的艰辛和晚年境况的转变,同时也揭示了政治环境的复杂和微妙。 接下来的段落描述了诗人被召回处理重要事务,一年后才得以奏篇,表现出对工作的谨慎和自省。诗人的“皇恐”和“自劾”反映了他的责任感和谨慎态度。 然后,诗人描述了归隐后的生活,三食新获麦,徒步于阡陌之间。这部分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平静和自足,同时也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随后,诗人描述了自己疾病的屡次发作,仿佛是一个将归客。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 接下来,诗人接受了“屋漏”之说,并请求道士、巫人帮助驱邪。这部分描绘了诗人在信仰上的依赖和寻求帮助的态度。 最后,诗人自我觉悟,认为鬼子并非真的存在,表现出对鬼神的怀疑和对自己身体的自信。这部分描绘了诗人的自我认知和内心的平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晚年生活中的无奈、平静、信仰和自我认知。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自我认知的表达,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