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棹中流救屈平,俚歌宁复楚遗声? 危冠更在门楣上,但觉萧敷与艾荣。 |
这是一首充满深沉情感和浓郁历史色彩的诗。首先,从整体上看,诗人在通过描绘一幅飞舟激流,救援屈原的壮烈画面,表达了对英勇无畏、正义救援行为的赞美。同时,通过“俚歌宁复楚遗声”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历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接下来,我们逐句进行赏析: 首句“飞棹中流救屈平”,以飞舟激流救援屈原的场景开篇,既展现了英勇救援的画面,又引用了屈原的典故,寓意深远。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因忠诚于国家而被贬谪,最终投江自尽。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英勇救援行为的赞美,同时也引用了屈原的典故,传达出对忠诚爱国精神的尊崇。 次句“俚歌宁复楚遗声”,承接上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俚歌”指的是民间的歌曲,“楚遗声”则是指楚国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民间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尊重和传承,也展现了他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危冠更在门楣上,但觉萧敷与艾荣。” “危冠”指的是高高的帽子,“门楣”则是门框上部的横梁。诗人通过描绘“危冠更在门楣上”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救援场面的壮烈和英勇。“萧敷与艾荣”则是指艾草茂盛,寓意着救援行动在艰难困苦中取得了胜利。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英勇无畏、正义救援行为的赞美,同时也传达出对困难中坚持正义的精神的崇敬。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飞舟激流救援屈原的场景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英勇救援行为的赞美,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精神的尊重与传承,以及对困难中坚守正义的精神的崇敬。诗歌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充满了历史色彩和人文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