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君愤世谈刺口,人言宁食葱三斗。 轩然齃鼻颐隐肩,日日醉市驱驴还。 我初目病视彷佛,望君有异大人间。 新丰两行惜不上,竹林风来虚自赏。 俯头落笔千人惊,一战取齐余两城。 田生龙甲赖束苇,诡胜尾热安知荣。 盈盈府中谁怜此,为君愧惭黄夫子。 论功欲识非战罪,试使喑恶走杨喜。 君不见方朔高才良独难,割肉要令生自弹。 北军给食谁致尔,羊求平昔安能攀。 偶然捧檄忽掷板,鸟自知还云出山。 |
这是一首生动描绘人物形象和性格,以及命运遭遇的诗。诗中的廖君,被描绘成一个愤世嫉俗,性格独特,又有才华的人。他喜欢吃葱,酒量好,每日醉醺醺地驱驴回家,形象独特,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诗人初次见到他时,视线模糊,觉得廖君与众不同,有超乎常人的气质。 廖君虽有才华,但却未能得到充分的赏识和利用。他像新丰的骏马,虽然有能力但却被埋没,只能自我欣赏。他的才华被埋没,但他并不气馁,仍然努力奋斗,一战成功,取得了胜利。这种胜利并非靠诡计和幸运取得,而是靠他的真实能力和努力。 然而,尽管他有功绩,却没有人怜惜他,理解他,连黄夫子也为他感到惭愧。诗人对此深感不平,认为应该有人认识到他的功绩,而不是责备他的战争罪行。诗人以杨喜为例,认为廖君的遭遇比杨喜还要不公。 诗的最后,诗人用方朔的典故,表达了对廖君才华的赞美,同时也对他的遭遇感到同情。廖君像方朔一样有才华,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和待遇。他的生活像云一样飘忽不定,像鸟一样无法自控。 整首诗通过对廖君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才华无法施展的深深惋惜,同时也对社会的不公和无视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