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吴水为国,桑田水相争。 水大连陂湖,水小吞泖泾。 高庐或凡垫,下土孰容耕? 吴荫罹患久,都水置司平。 治水亦多术,害■利始兴。 侃侃赵公子,为吏有能声。 弃流截高岸,芜塞开通塍。 都府资治画,课最上农乡。 迁官到州县,穑事语田更。 推此泽物志,圣化相流行。 |
这首诗以水患为背景,通过描绘水灾的严重性和治理水患的艰辛,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官员治理能力的期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勾吴水为国,桑田水相争。”开篇两句描绘了吴地的水患问题,水灾是当地人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农田经常被淹,桑田也受到影响。 2. “水大连陂湖,水小吞泖泾。”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水灾的严重性,水灾时连绵不绝,淹没了大片陂湖;而水灾不定时又小到可以吞没泖泾等农田。 3. “高庐或凡垫,下土孰容耕?”这句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难,高地上的房屋有时会被水淹,低地上的土地更是难以耕种。 4. “吴荫罹患久,都水置司平。”这两句反映了朝廷对水患问题的重视,设立了都水司负责治理水患。 5. “治水亦多术,害■利始兴。”这两句表达了治理水患的多种方法,只有消除水患才能带来利益。 6. “侃侃赵公子,为吏有能声。”这句赞扬了赵公子在治理水患中的能力,他被描述为公正无私、有能耐的人。 7. “弃流截高岸,芜塞开通塍。”这两句描述了赵公子采取的具体治理措施,他疏浚河道、截断高岸、开通田埂等。 8. “都府资治画,课最上农乡。”这两句表明赵公子得到了都府的支持和认可,他的工作成绩被评定为最好,这也反映了朝廷对治理水患的重视。 9. “迁官到州县,穑事语田更。”这句描述了赵公子在州县的职务变动,他从治理水患的工作中积累了经验和能力,得到了提升,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他在治理水患中的能力。 10. “推此泽物志,圣化相流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赵公子的期望和赞美,希望他能继续推行这样的惠民政策,使圣明的教化得以广泛传播。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水患问题和治理过程,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官员治理能力的期望。同时,也赞扬了赵公子在治理水患中的能力和经验,希望他能继续为百姓谋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