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不发蛰,秋雷不收声。 向无一日雨,今无一日晴。 昨夕玉女笑,闪闪扬目睛。 雷公与雨师,自取号令明。 舒惨由上天,诞妄推五行。 日月不粒食,安问下土耕。 虽然屋瓦烂,还有地菌生。 损彼以益此,谁能较人情。 尧时不无水,用禹水乃平。 黎民思尧仁,往往见於羹。 犹吾大君意,星火立水衡。 水衡虽努力,岂将雷雨争。 |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生动地描绘了春雷、秋雨、闪电、雷公、雨师等自然元素,以及它们在天气变化中的作用。 首段描绘了春雷不发、秋雨不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天气持续晴朗的不满。接着,诗中通过描述昨夜的闪电和笑声,进一步描绘了天气变化的过程。 诗中提到的“损彼以益此”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深刻理解。他认为自然界的变化并非无规律可循,而是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秩序。尽管自然灾害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和损失,但作者认为这是自然界的正常规律,人们应该接受并适应它。 诗的末段则以尧时的洪水为例,强调了治理洪水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尽管治理洪水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但这正是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作者也借此表达了对君王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关注民生,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自然灾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感悟。它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适应自然变化,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民生,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自然灾害。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