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罗国,之子岂其后。 害传锦囊书,相地走淮右。 为问何所宗,此法古所授。 卜瀍与卜宅,周孔语非谬。 用能游公卿,所至术辄售。 有时过吾庐,乘间得频扣。 谈诗涉坡谷,说填本爻繇。 是名阴阳家,未可容易诟。 归欤春雨霁,飞花扑襟袖。 遥怜玉笥峰,岿然插天秀。 |
这首诗是作者对春秋时期罗国的赞美,表达了对罗国子子孙孙继承并弘扬周礼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人盲目追求新奇、舍本逐末的批评。 首联“春秋有罗国,之子岂其后”,直接赞美罗国在春秋时期的存在,并表达了对罗国子子孙孙继承并弘扬周礼的敬意。 颔联“害传锦囊书,相地走淮右”,描绘了罗国人在继承周礼的过程中,不被新奇事物所迷惑,而是专注于实地考察和研究,体现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 颈联“为问何所宗,此法古所授”,表达了作者对罗国继承周礼的肯定和赞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古法的研究和传承的敬意。 尾联“归欤春雨霁,飞花扑襟袖”则表达了作者对罗国的向往和归乡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回归传统、回归本源的追求。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罗国的赞美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对回归本源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治学严谨、追求真理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