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四月十三日度鄱阳湖》

泊舟番君湖,风雨至夜半。
求济敢自必,苟安固所愿。
孤愁知无益,暂忍复永叹。
夜久忽自睡,倦极不知且。
舟人呼我起,顺风不容缓。
半篙已湖心,一叶恰镜面。
仰见云衣开,侧视帆腹满。
天如琉璃锺,下覆水晶碗。
波光金汁泻,日影银柱贯。
康山杯中蛭,庐阜帆前幔。
豁然地无蒂,渺若海不岸。
是身若虚空,御气游汗漫。
初忧触危涛,不意拾奇观。
近岁六暄凉,此水三往返。
未涉每不宁,既济辄复玩。
游倦当自归,非为猿鹤怨。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泊舟番君湖时,经历风雨至半夜,终于逢得顺风,湖面波光粼粼,天地豁然开朗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泊舟番君湖,风雨至夜半”描绘了诗人泊舟湖上的场景,风雨交加,夜半寂静,营造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而“求济敢自必,苟安固所愿”则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寻求出路,安于现状的内心感受。 随后,诗人通过“孤愁知无益,暂忍复永叹”来表达在孤独和忧愁中忍耐叹息的情绪。然而,在长久的沉思之后,诗人终于安然入睡,表现出一种倦极而眠的状态。 之后,“舟人呼我起,顺风不容缓”描绘了诗人被舟人唤起,顺风而行,快节奏的行船场景,形象生动。而“半篙已湖心,一叶恰镜面”则表现了湖面波澜不惊,如镜般平静的画面。 “仰见云衣开,侧视帆腹满”一句,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云开雾散,帆篷满胀的景象,形象生动。而“天如琉璃锺,下覆水晶碗”则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天空的清澈和湖面的晶莹。 诗人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波光金汁泻,日影银柱贯”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光阴如金汁泻地,日月如银柱贯穿天地的深邃意境。而“康山杯中蛭,庐阜帆前幔”则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山水之间的美景。 “豁然地无蒂,渺若海不岸”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天地广阔的感悟,而“是身若虚空,御气游汗漫”则表现了诗人身临其境,漫游天际的遐想。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游览倦怠后自归的心情,并非因为猿鹤的怨恨,而是一种自然的归宿。整首诗意境深远,描绘了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索。
相关诗词
  • 1
    [宋]
    蓦地波涛怒震霆,整冠危坐肯消魂。
    乘风更驾飞帆去,要看夜潮生海门。
  • 2
    [元]
    曲,高洁雄畅,最传者苏武慢二十篇。
    前十篇道遗世之乐,后十篇论修仙之事。
    曾稽费无隐独善歌之,闻者有凌云之思,无复流连光景者矣。
    予山居每登高望远,则与无隐歌而和之。
    无隐曰,公当为我更作十篇。
    居两年,得两篇半,殊未快意也。
    昭阳协洽之年,当嘉平之月,长儿之官罗浮。
    予与客清江赵伯友,临川黄观我、陈可立游。
    乐叔吴文明,平阳李平幼子翁归,泛舟送之。
    水涸,转鄱阳湖,上豫章,遇风雪,十五六日不能达三百里。
    清夜秉烛,危坐高唱,二三夕间,得七篇半。
    每一篇成,无隐即歌之。
    冯尊师天外有闻,得七篇半。
    每一篇成,无隐即歌之。
    冯尊师天外
  • 3
    [宋]
    春工酿雪无端密,大块囊风不肯收。
    休问巉岩与欹侧,我今弟靡共波流。
    野鹰兀兀平沙上,折苇萧萧古渡头。
    满眼荒寒底处所,令人肠断五湖舟。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