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李白问月诗,乃知白也心太痴。 明月在上尔在下,月行岂独君相随。 白兔捣药亦何疗,常娥孤栖欲嫁谁。 古人今人被磨灭,休问有来都几时。 唯有长照金樽里,此言万世不可移。 但能自醉月自落,夜夜如此谁复疑。 一月二十二三日,半是风雨相乖离。 常愿晴明对以饮,耳边流水胜鸣丝。 |
这首诗是一首对李白问月诗的赏析,表达了对李白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段中,“我读李白问月诗,乃知白也心太痴”,通过阅读李白的问月诗,诗人感受到李白对月亮的痴迷和热爱,表达了对李白的高度评价。 “明月在上尔在下,月行岂独君相随”,诗人借月亮的升降比喻人生的起伏和命运的变迁,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白兔捣药亦何疗,常娥孤栖欲嫁谁”,诗人借白兔捣药、嫦娥孤栖的传说,表达了对人生孤独和无助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唯有长照金樽里,此言万世不可移”,诗人借酒浇愁,表达了对永恒和不变的思考,认为月亮的光芒可以长存于世,而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被传承下来。 最后一段,“但能自醉月自落,夜夜如此谁复疑”,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认为只要能够自我陶醉、自我享受,就可以度过美好的时光,而不需要过多地关注外界的变化和别人的评价。 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永恒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李白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