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雨随风,昨来一夜檐声溜。 奈何孱愁。 官路梅花瘦。 赋得多情,怕到春时候。 如今一病非因酒。 试问君知否。 |
这首诗《密雨随风,昨来一夜檐声溜。奈何孱愁。官路梅花瘦。赋得多情,怕到春时候。如今一病非因酒。试问君知否。》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并表达诗人内心愁绪的诗。 首句“密雨随风,昨来一夜檐声溜。”描绘了一夜细雨,淅淅沥沥,如诗如画。檐上的雨声潺潺,如丝如缕,诗人用“一夜”和“檐声溜”这两个词,生动地描绘出雨夜的静谧和连续不断的特点。 “奈何孱愁。官路梅花瘦。”诗人由雨声引出内心的忧愁,这种愁绪如同病中的梅花,日渐憔悴。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愁绪与梅花相联系,深化了诗的主题。 “赋得多情,怕到春时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到来感到忧虑和害怕,因为这会使得他内心的愁情更加浓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然而对于愁绪满怀的人来说,这却意味着更深重的痛苦。 “如今一病非因酒。”诗人进一步揭示了自己的病并非因酒醉,而是由内心的愁苦所引起。这句诗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并非源于外在的因素,而是源自于内心深处的忧虑和不安。 最后,“试问君知否?”这句诗以疑问结尾,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和思考空间。诗人似乎在询问读者是否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也暗示着诗人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痛苦和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痛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诗的主题更加鲜明,同时也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