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问余,号曰当水,逸民者谁。 是胸罗星斗,熟知天命,口分造化,妙泄天机。 百十日前,再三地说,端的秋来攀桂枝。 那时节,果鳌头高跨,鹗首横飞。 君休说是谈非。 是则是干支带得来。 也要他有个、读书种子,一丁不识,富贵何为。 报道长安,梅边春色,早趁东风掠马蹄。 重逢处,办一封好纸,觅状元诗。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人生奋斗和科举得中的诗。作者描绘了一个名为“当水”的客人为他讲解如何攀登科举桂冠的过程,表现了人生追求的艰辛和科举成功的喜悦。 首句“客有问余,号曰当水,逸民者谁”,描述了客人询问作者关于“逸民”的问题,接着详细描述了这个人“胸罗星斗,熟知天命,口分造化,妙泄天机”。这里通过描述这个人的神奇之处,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客人的敬仰和好奇。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这个人对作者的建议:“百十日前,再三地说,端的秋来攀桂枝。”这里指出了科举考试的准备和时间安排,以及作者应该注重准备,把握好机会,在秋天攀登科举桂冠。这个建议表现出这个人对科举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洞察力。 接着,作者对这位客人的建议进行了评价:“君休说是谈非。是则是干支带得来。也要他有个、读书种子”,这里表达了对这位客人的肯定和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读书和知识的重视。 最后,作者描绘了科举成功后的景象:“报道长安,梅边春色,早趁东风掠马蹄。重逢处,办一封好纸,觅状元诗。”这里描述了科举成功后的荣耀和成就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一个神秘客人的描绘和对其建议的叙述,表达了人生奋斗和科举得中的主题,充满了对知识的敬仰和对未来的希望。诗歌的修辞和用词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