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笔答》

拔毛知不免,受缚叹何穷。
屡沐虽蒙赐,披心每尽忠。
愤然成臆对,老矣实头童。
醉素今安在,归真托此公。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忠诚和坚韧,通过描绘诗人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的态度,表达了他对忠诚和坚韧的赞美。 首联“拔毛知不免,受缚叹何穷”,表达了诗人对困境的认知和应对态度。这里的“拔毛”和“受缚”都是比喻,前者象征着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后者则象征着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无奈和无助。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并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感叹“何穷”,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颔联“屡沐虽蒙赐,披心每尽忠”,表达了诗人对忠诚的坚守和对领导的感激之情。这里的“屡沐”表示受到领导的赏识和信任,“披心”则表示对领导的忠诚和信任。诗人表示,尽管受到赏识和信任,他仍然会尽心尽力,忠诚于领导,表达了忠诚和感恩的情感。 颈联“愤然成臆对,老矣实头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无奈。这里的“愤然”表示诗人内心的愤怒和不满,“成臆对”则表示这种愤怒和不满已经到了无法抑制的地步。而“老矣实头童”则表示诗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充满活力,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衰老和无奈。 尾联“醉素今安在,归真托此公”,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里的“醉素”是一个典故,指的是唐朝的李白,他以酒为生,放浪形骸,不受世俗约束。诗人以此典故来表达他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他希望自己能够像李白一样,追求自由和真实的生活,不受世俗的束缚。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坚韧、自由和真实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期待。通过描绘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情感,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忠诚感恩、反思期待的精神风貌。
相关诗词
  • 1
    [唐]
    上国谁传消息过,醉眠醒坐对嵯峨。
    身离道士衣裳少,笔答禅师句偈多。
    南岸郡钟凉度枕,西斋竹露冷沾莎。
    还应笑我降心外,惹得诗魔助佛魔。
  • 2
    [宋]
    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
    试看取、当年韩五。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君莫道、投鞭虚语。
    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
    快投笔,莫题柱。
  • 3
    [宋]
    杏坛俨雅犹难考,莲社荒唐孰肯知。
    好把钟山为儆鉴,瞿聃留作晚年师。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