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痴得名侯君房,自享大案焦征羌。 莫嫌卫旌不举箸,口简授使多严光。 世间堪鄙是何物,粪上之英裈中虱。 后园石壁倚秋林,醉有髫孙旁执笔。 ¤ |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名士侯君房和隐士严光等人的敬仰和欣赏,同时也对世俗的鄙陋和不屑进行了讽刺。 首句“素痴得名侯君房”中,“素痴”可能是指诗人素来痴迷于名士之道,而“名侯君房”则是指侯君房这位名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士的痴迷和敬仰。 “自享大案焦征羌”一句,可能是指侯君房的才华和智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名士的赞赏和敬仰之情。 “莫嫌卫旌不举箸,口简授使多严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严光等人的敬仰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的鄙陋和不屑。其中,“莫嫌卫旌不举箸”可能是指不要因为世俗的偏见而轻视那些不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口简授使多严光”则是指严光等隐士能够随心所欲地生活,不受世俗的束缚。 “世间堪鄙是何物,粪上之英裈中虱。”这句诗是对世俗的鄙陋和不屑进行了讽刺。这里用“粪上之英裈中虱”来比喻那些追求名利、贪图物质享受的人,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人的鄙视和厌恶。 最后两句“后园石壁倚秋林,醉有髫孙旁执笔。”描绘了诗人醉酒后,在后园的石壁上倚着秋林,旁边有他的孙儿执笔作画的场景。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的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名士和隐士的赞美和对世俗的鄙陋和不屑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