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危桥、幽径、疏林、箨、筠、涓涓流、萧萧吟、烟日、山禽等意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以“危桥”引出“幽径”,再由“幽径”缭绕穿疏林,描绘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进一步描绘了桥边的竹子,箨是竹子顶端的叶子,被形容为“分苦节”,表现出竹子的坚韧;而“轻筠”则抱有“虚心”,表现出竹子的谦虚和正直。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两句,诗人从俯瞰的视角描绘了涓涓流水,再从仰聆的角度描绘了萧萧吟声,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感官体验。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两句则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既有烟日的朦胧美,又有山禽嘲哳的生动声音,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最后,“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竹子的赞赏,认为竹子虽然无用于要津,但它提供的阴凉却是有用的,这也体现了诗人对无用之用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危桥、竹子、流水、山禽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赏和对生活的理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审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