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鉴无私。 |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灵鉴无私》的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灵鉴无私》,首先就引人入胜了。它使人想到一面镜子,能照见人世间一切的是非忠奸,而决不受任何主观和客观的影响,真是“无私”极了。 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爱国者诗人。他一生写了大量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这首诗却以“灵鉴无私”为题,似乎与他的惯有风格有所不同。然而,当我们了解陆游晚年的心境时,就不难理解他的这一独特诗篇了。 陆游退居山阴家乡,身处南宋朝廷风雨飘摇、国土支离破碎的特定环境,他满腹经纶却报国无门,内心痛苦愤慨却又无可奈何,这种心境在陆游诗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首诗以“灵鉴无私”为题,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 “鉴”是镜子,“灵鉴”即“灵镜”,这里又兼有“灵性”、“灵机”的意思。“无私”是说镜子本身没有偏见,能够照到所有的事物,引申为无私的胸怀和态度。 首句“夜窗高照绝无埃”,交代了鉴月位置、光照情况以及无尘埃污染的事实。夜深了,月光高照在窗户上,绝无尘埃污染,这正是作诗的环境和前提。 次句“病夫扫镜怜朱颜”,紧承上句,点出诗人年老色衰、自怜憔悴的心情。由于久病,诗人的脸色变得不好了,他珍惜自己的容颜,每晚临窗而望,对着明镜顾影自怜。 第三句“安得壮志吞三舍”,三、四两句运用了转接。“病夫”句已露出慨叹之声,这就是诗人由怜惜自己的容颜而联想到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现实而发出的浩叹。他多么希望能像古人那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啊!然而,现实呢?他转念想到自己已年近古稀,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不禁悲从中来、哀从中溢。一个“吞”字用得极好,它写出了诗人恨不得把远三舍的距离都吞入腹中似的。然而,“三舍”是虚指,现实是无情的,诗人的希望也终归落空。 第四句“镜中不照短长头”,紧承上句而来。“短长头”指自己的长短头发。这句是说:在明镜中看不到自己的短长头发,却看到了自己的衰老容颜;而现实中的自己又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这句诗把诗人内心的痛苦愤慨和无可奈何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以“灵鉴无私”为题,运用了象征、隐喻的手法,通过描绘自己面对鉴月的联想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年老体衰、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丰富感情和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